作为“第一书记”,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还是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沿滩区瓦市镇平安村“第一书记”陈小波给出了答案:敢担责任、俯下身子、认真做事。 “从开会小事着手加强基层党建” 4月份,37岁的陈小波从沿滩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派到了瓦市镇平安村,当上了“第一书记”。事前,有人劝他不要去,理由是“第一书记”不好当,还不如坐在办公室里不晒太阳不淋雨,舒舒服服的。但成长于农村、当过“教书匠”、赴彝区支过教,而且有10年党龄的小波婉拒了朋友的“劝告”,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书记”报名登记表,想实实在在的为“三农”工作做点事情。 陈小波的到来,受到了村支书舒波、村主任王志刚的欢迎。在他们的引领下,小波爬山过坎、进组入户,花了大半个月摸清了村党组织、村经济等“家底”,并很快形成了《第一书记工作计划》和调研报告,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群众收入入手,首要任务是加强党建工作促进精准扶贫。没有想到的是,全村虽然有20多名党员,但由于以前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部分党员的积极性并不高,就连开会也是能在电话里说的绝不到村办公室。为此,陈小波与村两委决定从“开会”这一小事做起,加强基层党建。随即,他和村两委要求每名党员、村组组长遇到重要事情必须开“碰头会”,面对面的摆问题、提方案。这一措施很快就得到了党员、干部的认可,“开这样的会,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让党支部更加团结一心,办事效率更佳”,有党员干部感叹。 “就是要让村民选出信任的村民组长” 选举村民组长,历来是农村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2016年,村小组组长换届选举时由于个别小组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没能聚齐,到会村民远不及村小组成员的50%,再加之其他各种原因,选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以致大半年来其“组长头衔”一直无着落,村民大事、小事不再像以前那样,能第一时间就近向村小组组长反映,凡事都得“爬山涉水”到村委会或直接拨打村干部电话向村两委反映。就这样,以致村民们遇到个“麻烦事儿”时难免会碍于不好意思直接向村两委反映或嫌麻烦之类的便“草草了之”,导致有些分歧和误会没能当面说开,久而久之,压在心里成了一团“怒火”,极易引发纠纷。 为了遏制该现象,促使村民们团结一致,陈小波到任后,与村两委决定必须尽快组织村小组组长选举。选举前,陈小波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个别想当组长的村民存在“违规苗头”。为此,小波与舒波、王志刚商量认为,必须坚决杜绝违规选举,村组自治就是要让村民选出大家信任、满意的组长,以此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也是加强党建的重要工作。为确保选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小波与村两委在选举前挨家逐户地上门向村民宣讲选举制度,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带头严格遵守选举纪律,杜绝违规行为。由于“有言在先”,新选的村民小组长都得到了大伙的认可。 “扶贫攻坚找准病根开好药方” 按照计划,平安村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在年底前全部“脱帽”,但这对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产业单一的这个乡村而言,困难重重。 陈小波知道,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就必须要找准贫困的“病根”,以便“对症下药”,起到脱贫的“疗效”。担任“第一书记”的前半月,他在村支书、村主任陪同下,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坚持走村入户,对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构成、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进行了广泛、细致地调查摸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从产业扶持、搬迁转移、低保兜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方面实施扶贫攻坚。第一村民小组有个58岁的付姓村民,长期患病,欠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陈小波和村两委决定以“医疗救助”的形式,帮助老付脱贫。第四村民小组有个年迈的付姓贫困户,住的房子是土坯危房,陈小波知道这家情况后,已向上级部门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帮助该户改善住房条件。 虽然担任“第一书记”截止目前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陈小波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的作风,得到了村民们的赞扬,不少村民都愿意向他“摆知心龙门阵”,说他“值得信任”。陈小波告诉村民,他有决心和信心为改善平安村交通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引进投资项目等努力,以此帮助更多人致富、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