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72|回复: 0

沉下基层拔穷根受锤炼 千名“第一书记”驻村显身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1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初,着眼强基固本、决战脱贫攻坚、锤炼年轻干部需要,我市在全省率先全覆盖常态化选派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9月19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扎根基层近半年,全市1314名“第一书记”找准“病因”拔“穷根”,办好事实事21600多件,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品种332个,帮助引进项目286个,协调帮扶资金1.97亿元。
      李立平是“第一书记”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每天清晨,她坐公交车去往沿滩区瓦市镇古塘村。总是自来熟的村民喜欢在公交车上谈论家长里短,李立平也乐于静下心来当一个听众,记录下最真实的百姓心声。
      日复一日,李立平在往返途中的3个小时成了她与群众另一种“亲密接触”的形式,公交车成了她的另一个“流动”办公室。村民也对这位公交车上的“第一书记”渐渐熟悉,从一开始的家常寒暄到询问政策,再到请这位“第一书记”帮忙解决问题。群众的各种问题为她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为了解答群众的各种疑惑,解决各种难题,她利用休息时间恶补农村政策知识。她告诉记者,刚开始做农村工作就像这公交车,虽然速度很慢,却目标明确,坚定向前。
      李立平的经历是不少“第一书记”的缩影。为了克服基层情况不熟、急需了解民情、尚待赢得群众支持的问题,我市组织开展了“千名第一书记访万家”活动,让这一群年轻人经常性与村民“面对面”,拉近距离、沟通诉求、增进感情,记好“民情日记”,建立工作台账。据统计,在走访基础上,全市“第一书记”共收集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微心愿”16000余个,已帮助实现11000余个。
      对于大多数“第一书记”来说,农业政策不熟、领导经验不足,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为此,市县乡分期分层分类实施全员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弥补知识短板,开阔思维视野,帮助“门外汉”尽快化身“庄稼人”。不仅如此,派员单位、乡镇(街道)分别“一对一”确定联系领导、帮带“导师”,破解“第一书记”单打独斗难题,让他们在工作中“上得了手”。
      如何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个主导产业培育规划,研究一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案,扶持一批产业大户,争取一批发展项目,做强“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一直是“第一书记”们专注的焦点。
      2015年,王姗娟下派到大安区新店镇何院村当“第一书记”,是这个群体中的“老资格”。在她的工作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和帮扶措施,以及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8月,在王珊娟的积极努力下,何院村成立了自贡市沙冲子种养专业合作社,将全村所有贫困户纳入其中,养殖肉鸡和小龙虾。随后,王姗娟又规划了百余亩产业核心区,发展优质柑橘种植基地60亩,一体化养鸡场10亩,新建用于生态水产养殖的“月亮湖”90亩。今年3月,村里还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此壮大集体经济。
      据悉,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下半年,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创建“四好村”将成为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重头戏”,助力全年实现58个贫困村摘帽、19497名贫困人口脱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